我国糖尿病发病现状
合理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益处
1.科学饮食
2.加强监测
3.有效运动
4.正规教育
5.合理用药
6.心理健康
7.预防并发症
合理运动的益处
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骨骼肌功能,降低血糖
缓解血压,改善心肺功能
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
不当运动的危害
反而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加重代谢紊乱
准备活动:5-10分钟,轻微运动,如步行
运动进行: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跳绳等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
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原则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专业人员与病友一起确定运动目标
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糖耐量减低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对适应证: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无明显自主神经障碍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等轻度合并症的病友,在饮食指导和药物控制血糖后,再进行运动疗法
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友,在调整好饮食和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良好的水平
禁忌症
空腹血糖>16.7mmol/L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
合并急性感染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严重肾病(Cr>1.768 mmol/L)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1.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应基于每个人的健康程度和平时的运动习惯
其中最有效的有氧运动是运用大肌肉群完成持续或间歇的运动
(走路的优点及方式)
主要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爬楼梯、游泳、划船等
2.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
每周运动频率:每周3-5次
运动持续时间:20-6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为避免急性损伤,应在数周到一个月的周期运动后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
即使是每周仅2小时的步行,也能使糖友的全因死亡率下降39%,心血管事件诱发的死亡率下降34%
3.运动强度
简易计算法: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170-年龄
自身感觉:微微气喘但还能与同伴正常交谈
举例:1名58岁男性病友,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脉率为170- 年龄=170-58=112(次/ 分钟)
4.运动时机
中国糖友多为餐后血糖高,运动宜在餐后1~3小时内
不恰当的运动时机包括:不要空腹运动
不要在正午阳光暴晒时运动
不要在寒冷的早晨运动
不要在早晨浓雾还未散去时运动
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运动
5.运动前评估
做心肺功能检查,如血压、心率、肺活量、心脏功能等
做糖尿病方面的检查
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制定运动方式
选择环境好且安全的运动场地
选择宽松吸汗的棉线衣服
穿大小适中的鞋子和松口的棉线袜
天气不好时选择室内运动
6.运动中注意事项
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以掌握运动强度
随身携带急救卡及糖块、饼干等,以防止发生意外及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处理
需热身5~10 分钟
天气炎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
如出现低血糖现象可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
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
夏季运动避免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切忌饮用汽水、果汁等甜饮料,尽量呼吸新鲜空气
7.运动后注意事项
不忘整理运动:运动即将结束时,应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并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不要突然停止运动
不要立即洗凉水澡:可休息一段时间后(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再洗澡,最好洗温水澡,及时补充水分
及时擦汗,避免着凉:不要立即进空调房,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运动后监测1次血糖 :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如出现低血糖,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检查双脚:有无红肿、青紫、水疱、血疱、感染等
注意运动后的感觉:若出现持续性疲劳、运动当日失眠、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等不适,则表示运动量过大
长时间大运动量如郊游、爬山等运动结束后饭量也需适当加大
8.其他注意事项
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合理安排进食及运动时间
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
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
告知家人运动地点
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果
切记不要赤脚走“石子健康路”
特殊情况如何运动?
,在满足糖尿病运动治疗适应证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体力活动进行特殊限制。建议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运动,尽可能进行ECG应激试验检测心血管病、异常心率和血压反应。
,在开始运动前,要先进行细致的眼科筛查,并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运动。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禁忌做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
做好眼部防护:日光强烈或冬季雪地里应佩戴防护镜
选择适合场地:地面平坦,光线充足,建议在室内进行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剧烈震荡引起眼底新生血管破裂和视网膜脱落
,适当有规律的运动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好,运动强度取决于病情,必须个体化,一般以较低运动强度,每次为20~45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每周3~4天为宜,运动形式选择节律比较缓慢,使上、下肢大组肌群适当活动的项目。
不宜进行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尤其不参加激烈的竞赛运动
运动前2小时内不饱餐或饮用兴奋性的饮料
每次运动开始前应进行准备活动,结束时不应骤然停止
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
在运动中出现腹痛、胸痛、呼吸困难、气短或气短加剧、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虚弱、出虚汗、极度乏力或心绞痛发作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就医
冠心病有不稳定心绞痛者,先行心脏病专科处理
,血压≥180/120mmHg禁止运动,血压≤160/100 mmHg时,在运动医学或康复医学人员监督下进行放松训练和有氧运动。
运动形式:太极拳、瑜伽、步行、公路自行车、游泳
运动强度:低至中等强度(50%的最大摄氧量),避免憋气动作或高强度运动,防止血压过度升高
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一周超过4天,每天都运动最佳,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一天中的运动时间累加达到30分钟
并有肢体偏瘫,应先进行脑卒中常规肢体康复训练。通常采用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其运动强度多为低强度运动;体能和运动耐力有所恢复后,再根据血糖及胰岛素情况按照糖尿病的运动处方进行调整;整个运动治疗需要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有足部损伤或开放性伤口的病友应仅限做无负重运动,如上肢的运动
应穿合适的鞋子、吸汗的袜子,每天检查足部有无损伤;
运动后及时洗脚,不要用过热的水,防止足部烫伤;
有足癣的病友,一定要及时治疗足癣,防止运动时出汗多、足部潮湿而加重病情;
不要光脚在户外走路。
,选择有氧耐力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等,不宜选择高强度短时间运动
适当进行肌力训练,如哑铃;进行平衡和灵活性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太极拳等。
,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运动,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的时刻不要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发生低血糖晕厥;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互动答疑环节

编辑:春雨医生
图源:专家直播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