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永兴“蛋白固体饮料”
2020年5月上旬,有媒体报道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将一款蛋白固体饮料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虚假宣传特殊功能,涉嫌消费欺诈。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标示适用人群,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用固体饮料替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婴幼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时,更要擦亮眼睛,要严格按照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意见选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购买时要看清楚产品标签标示内容。
往期相关文章:“三鹿事件”卷土重来?湖南固体饮料冒充奶粉事件2人被免职
2.喝现挤羊奶得布病
2020年9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近日,该院接收了一名身患“布病”的2岁幼童。该名幼童因喝了街头现挤的羊奶感染“布病”。
很多人觉得刚挤出来的牛奶、羊奶新鲜有营养,喜欢给孩子直接喝,但实际上,现挤奶从营养上来说和经过灭菌的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而且现挤奶的卫生状况较差,容易被致病菌污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感染后果比较严重的布鲁氏菌。
往期相关文章:想喝羊奶现给你挤?当心把“布病”挤身上
(实在想喝先煮沸/图源:《罗小黑战纪》)
3.名创优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标
9月23日,上海药品监管局发布《2020年第1期化妆品监督抽检质量公告》。其中名创优品一款可剥指甲油检出三氯甲烷含量高达589.449μg/g,是国家标准限值的1400多倍。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三氯甲烷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2019年7月23日,三氯甲烷被生态环境部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
三氯甲烷对人体有致癌的可能,它能迅速经肺吸收,也能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三氯甲烷对健康的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此外,三氯甲烷还可经乳汁和胎盘影响子代,具有较高的胚胎毒性和轻度致畸性。而且,三氯甲烷还是《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的化妆品禁用物质,即不得添加使用。
往期相关文章:名创优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标?吓得我手手都不敢吃了!
(做指甲不可太频繁/图源网络,侵删)
4.脱糖电饭煲是智商税
2020年10月底,央视新闻对双十一活动期间的网红爆款产品——脱糖电饭煲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发现,吃了脱糖电饭锅与普通电饭锅蒸的米饭,实际形成的血糖并没有差异。法律专家称,网红脱糖电饭锅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构成消费欺诈。
脱糖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是把米饭煮到半熟的时候,等一部分支链淀粉溶到汤中,把米汤沥掉,再把半熟的大米进一步蒸熟。但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表示,米饭当中会有9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75%都是淀粉,所以经过这样的水溶,可能会有一部分淀粉进入水里,但是量很小, 不足以对血糖产生影响。
往期相关文章:看上“脱糖电饭煲”了?当心它不降糖只降智商
(不控制摄入、不运动还想瘦?/图源网络,侵删)
5.薯片里含有2A类致癌物
2020年11月初,深圳市消委会从线上线下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并委托专业质检公司开展了比较试验。检测中发现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
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美拉德反应,而丙烯酰胺就是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其中一种。
丙烯酰胺于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2A类可能致癌物”,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及致癌性,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或信息能直接证明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且丙烯酰胺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避免的产物,不管是你买到的薯条、薯片,还是家里做的炒菜,都会含有微量的丙烯酰胺。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世卫组织根据各国居民丙烯酰胺摄入量,将人均摄入量控制为0.001mg/(kg·d),我国在2016年膳食研究中得出的日摄入量为0.319 μg/(kg·BW),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整体日摄入量还是比较低的,相对安全。
往期相关文章:薯片里的致癌物,凭啥没有“中国标准”来管管?
(少吃油炸食品就能减少丙烯酰胺摄入/图源网络,侵删)
6.“大补”的燕窝还不如鸡蛋
2020年11月底,职业打假人王海举报网红辛巴售卖的燕窝实际是糖水,该事件掀起了燕窝行业乱象风波,高价低成本、代工生产品质难保证、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市场问题纷纷浮出水面。
自古以来,燕窝被作为高营养滋补品、美容养颜圣品而广受推崇,但经专家营养分析发现,燕窝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质,缺乏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色氨酸),在某种程度上来看,燕窝的营养价值甚至还不如鸡蛋、普通肉类。
此外,受制于金丝燕的生存环境,我国基本上不生产燕窝,而国内合规燕窝的进口量与消耗量严重不对等,因此许多“燕窝”还可能是来源不明的走私品或人工合成的糖水。
往期相关文章:“大补”的燕窝,真实功效可能还不如补个蛋?
(听话,咱不去交这个智商税/图源网络,侵删)
7.网红火锅店查出违禁兽药
2020年12月中旬,网红火锅店“哥老官”因被检出一批次的牛蛙含有呋喃西林代谢物而引发广泛热议。
呋喃西林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能够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和氧化酶系统,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作为一种便宜好用的抗菌药,呋喃西林曾在畜牧、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但后来发现呋喃西林有致癌、致畸作用(动物实验中)且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其列为了3类致癌物,我国也早在2002年就将其列为了禁用兽药。
通过食物短期、少量摄入呋喃西林不一定会带来显著的健康危害,但仍然存在潜在风险。
往期相关文章:与网红火锅店违禁兽药相似的是,这种药物也曾广泛使用,又被摔下神坛
(可怜的牛蛙,被吃还要被下药/图源网络,侵删)
8.婴儿使用抑菌霜变“大头娃娃”
2021年1月初,@老爸测评 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事件——有家长从市面上购买“嗳婴树”品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给5个月大的孩子使用后出现“大头娃娃”现象: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
经检测发现,该面霜中含有超30mg/kg的氯倍他索丙酸酯。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强效的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瘙痒性及非感染性的炎症性皮肤病,此类药物是明确”婴儿及儿童不宜使用“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宝宝吸收过量的氯倍他索丙酸脂,会导致柯兴氏综合症,出现脸肿、多毛、红斑、骨质疏松等多种症状。要想彻底根治,只能采用缓慢停药的治疗手段,停了数月数年后,才能慢慢恢复。
热点相关文章:关于“大脸宝宝”激素霜事件的8个问答
(没什么好说的了,丧心病狂!/图源网络,侵删)
9.人民日报评医疗美容热
近几年,“热玛吉”、“水光针”、“线雕”等医疗美容名词开始流行,而有些00后、未成年人也加入其中,但医疗美容行业的隐藏风险却常常被忽视。
对此,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无论是整形美容还是依赖药物或器械的微整、微创美容,都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否则可能会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成年消费者应当谨慎对待医疗美容,做医疗美容时要认清资质、选择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未成年人由于身体仍处于发育阶段,最好不要进行医疗美容,以免对身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热点相关文章:损害健康的求美不是美容,甚至可能毁容
(不要焦虑,你本来就很美/图源网络,侵删)
10.减肥咖啡含有禁药
2021年2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披露:韩某某、洪某某在减肥咖啡中掺入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并在网上大规模销售,销售金额达800余万元,危害众多消费者身心健康。
西布曲明在国内外曾是风靡一时的减肥药,主要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不能减轻和控制体重的肥胖症治疗,但之后的研究发现,西布曲明有引发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0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国内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
虽然西布曲明早已被停售,但不法生产商在减肥产品中添加西布曲明的报道仍屡见不鲜。从曾经的泰国减肥咖啡、减肥神药yanhee,到近几年的减肥药DIKA、网红减肥咖啡,许多宣称能快速减肥的产品中,都能找到西布曲明的身影。
往期相关文章:喝杯咖啡就能瘦?事出反常竟有“药”
(减肥真是道世纪难题啊/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