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1.除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外,研究表明,照顾患有心脏病的配偶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2.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在全世界的慢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该研究结果强调了心脏病患者的配偶提高心脏病预防的必要性,研究人员建议,应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监测心脏病患者照护者的健康状况
3.由于心脏病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好发人群会有所不同。虽然普遍认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或体型肥胖的中老年人群是心脏病的高危人群,但事实上,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4.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心脏病难以彻底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但通过及时治疗,并配合饮食、运动等方式,做好病情监测、定期复诊,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
照顾配偶的压力或许会提高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心脏病?
先天因素
(1)遗传因素:不少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都会伴有心血管畸形。
(2)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结构或功能缺陷。
(3)母体因素:母亲妊娠早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宫内缺氧、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或母体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饮酒、接受放射线辐射等,均可导致胎儿心脏血管发生畸形。
后天因素
引起心脏病的可能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
(1)吸烟、酗酒、多食肥甘厚腻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其导致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
(2)某些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3)长期服用避孕药、糖皮质激素、某些可能干扰心脏功能的某些保健品或中草药等。
(4)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大。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合理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
8、孕妇在怀孕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放射线,以减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电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并配合饮食、运动
(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
等方式,做好病情监测、定期复诊,心脏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
编辑:春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