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潮来得比双十一的快递都快,早上春雨君哆哆嗦嗦地出门上班,心想幸好昨天在下大雪的同时立冬了,不然冻死在秋天,任谁也不会甘心的。
同事阿花说自己上班路上还摔了个屁股蹲,经历了入冬以来的第一次社死,不过幸好今天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摔得不咋疼,就是老感觉特别冷。
我看了看她脚上的雪地靴,又看了看她略显臃肿的着装,嗯……穿得很多,下次不许这样穿了。
雪地靴虽然名字有“雪地”二字,但其实并不适合雪后穿着出门。
可以踩雪的雪地靴应该具有底厚、槽深和防水的特点,里面有足弓,和整个脚部非常贴合,鞋底的凹槽很深、很宽,防滑效果好。
但市面上大多数雪地靴都底平,防滑性差,不防水,容易变形,且内部空间大,不贴脚,脚在里面有时重心不好控制,很容易滑倒摔伤。
而且因为走路时脚会在鞋子里来回滑动,脚部关节为了保持平衡会不断调整借力,长时间穿着行走不但会觉得很累,还可能引起足部的肌腱筋膜劳损等问题,儿童常穿雪地靴常还可能引起足部发育不良。
因此,在选购雪地靴的时候,尽量选择贴脚、防水、防滑的那种,如果是不防水、防滑又较差的那种雪地靴,雨雪天气后就不要穿出门啦,即使是平时穿一穿,也不要走崎岖的路,最好每走1小时就休息一下。
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并不能产热,只是保存热量,而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衣服越厚,空气层越厚,保暖性越强。
但当空气层的总厚度超过一定范围,衣服内空气对流就会加大,也就是会觉得漏风,保暖性反而会下降;反过来说,如果衣服穿得特别紧,空气变得过少,热传导加快,也会削弱保温效果。
此外,穿得太多,还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加,从而增加了身体散热,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温度的适应,也会特别容易感到冷,这个原理和喝酒御寒类似。
喝酒后,酒精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集中在皮肤的毛细血管里,给人皮肤温暖的假象,这会让大脑误以为人体需要“散热”而不是“减少热量散失”,进而散发更多的热量,当热量产生的速度跟不上散失的速度时,人就会越来越冷。
因此,冬季穿衣要注意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这三点: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中层衣服不和皮肤接触,属于保暖层,羊毛、羊绒、纯棉材质均可,上衣可穿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下身可穿羊绒裤等;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不宜穿着毛线编织的外套。
入冬的这场寒潮伴随着多地大雪,很多小伙伴不顾严寒,纷纷出门堆雪人、打雪仗、拍雪景,南方的小伙伴看得心里痒痒的,北方的小伙伴玩得手里痒痒的。
如果手、足、耳等部位出现红肿、充血,有热、痒、刺痛等感觉,就已经属于一度冻伤(红斑性冻伤)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种处理这种冻伤的“小妙法”:用雪搓。
在此春雨君提醒,这种方法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用雪搓只会延长冻伤部位的受冻时间,加重组织损伤。
正确的做法应该立即用温水(38~40℃)迅速复温,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 水温要稳定, 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到肢体红润, 皮肤温度达36℃左右为宜。
轻微的冻伤通过及时复温一般可以痊愈,但严重冻伤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坏死,多系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出门赏雪玩雪一定要先做好保暖工作,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一般我们会觉得,好像只有高温物体才会造成烫伤,但实际上,只要我们皮肤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就可以造成损伤,这种烫伤称为低温烫伤。
有研究证明,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4℃。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
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接触时间长,热能可以从表层向深部组织传导,造成皮肤真皮深层甚至皮下深部组织的损害。
而暖宝宝的发热温度可达60℃以上,电热宝的工作温度在70℃以上,暖水袋表面温度可以超过75℃,这些物品长时间与皮肤接触,都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因此,在我们使用暖宝宝取暖时,不要让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秋衣/睡衣也不安全,最好多隔几层衣服,并且过一段时间就取下来或换一下贴的部位,不要贴着暖宝宝睡觉。
使用灌水热水袋时,注意不要灌满,70%即可,尽量排出空气,拧紧盖口,避免开水溢出烫伤,使用的时候同样需要裹一层毛巾或其他厚点的东西。使用电热水袋的时候,一定要装进配套的“保护套”中,同时隔着衣物使用。如果用暖水袋暖被窝,可以在睡前放进去,睡觉的时候蹬远点,以避免长时间与足部接触产生烫伤。
使用电热毯的话,最好选择能控温的电热毯,或者睡前两小时打开电热毯,睡觉的时候关闭电源,不要整晚开着电热毯睡觉。
最后,国家气候中心表示,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 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所以今冬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可能较往年偏低,因此大家出门前要注意先查看天气情况,及时添衣保暖,过一个暖暖和和、健健康康的冬天。
[1]董雅琪.“拔草”雪地靴[J].纺织科学研究,2018(01):64-65.
[2]科普中国,衣服穿多了反而更冷?2016.12.15, 链接
[4].冬天,有一种伤害叫“低温烫伤”[J].江苏卫生保健,2019(12):52.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