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刚过,天气愈发寒冷,火锅可以说是秋冬最诱人的美食了,将冷风关在门外,支起一口火锅,荤素相间,热气腾腾,想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但是酣畅淋漓地吃完火锅之后烦恼就来了。身上久久不散的鲜香味道不说,你有没有发现,头发也开始泛起油光,甚至头皮上起了点点的红疹,痒痒的,时不时需要抓一下。这都是头发出油惹的祸,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只享用美食,不要头发油腻呢?
-
头油哪里来的?
摄入刺激和甜腻的食物过多,就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从而使皮肤表面油脂的产生增加,这就导致了在大快朵颐之后,头皮开始冒油[1]。
不要小看头油的危害,可不仅仅是损害形象,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跟我们形影不离而又鲜为人知的小伙伴:马拉色菌。马拉色菌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动物正常皮肤表面的嗜脂性真菌[2],所谓嗜脂,就是指油脂是马拉色菌最喜爱的“食物”。这就使得我们在大吃大喝的同时,马拉色菌也跟着蹭吃蹭喝。吃饱喝足以后,马拉色菌又将头皮的油脂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二酰甘油和一酰甘油,这些油脂又重新成为了马拉色菌生长繁殖的养料,真正做到了自给自足。
-
头油有哪些危害?
头油可不单单是让人看起来油腻那么简单,多种皮肤表面的疾病都与油脂分泌旺盛有关,譬如脂溢性皮炎、头皮糠疹等。而其背后的元凶马拉色菌更是不容小觑,许多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毛囊炎、花斑癣等,都与其相关[3]。因此当你发现头发油汪汪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可能你头皮上的马拉色菌已经“造反”了。
-
怎么对付头油?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头油的罪魁祸首就是马拉色菌,本着治病治本的原则,我们首先就是要抑制马拉色菌的繁殖和生长,让头皮环境重新恢复平衡。
这种情况下,2%酮康唑洗剂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酮康唑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类固醇的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是唑类药物中抗菌活力最强的一种[4]。有研究显示,酮康唑对真菌的抑制能力强于伊曲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咪康唑、氟康唑、环吡酮等其他抗真菌药物[5]。
所谓的最低抑菌浓度,就是抑制病原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浓度越低,所需的药物越少,也代表药物抑菌的能力越强。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对于所有类型的马拉色菌,酮康唑所需要的浓度都在0.125ug/ml以下,远远低于其他抗真菌药物。
在现实中的使用更加可以直观地说明问题,一项分析汇总了过去的11项RCT研究(其中酮康唑相关研究6个),共纳入2100名患者(1644人为脂溢性皮炎)。结果显示:2%酮康唑可以有效地抑制真菌,缓解症状,并且非常安全,不良反应(如烧灼感、瘙痒和红斑等)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也比较短[4]。
另外,2%酮康唑洗剂效果持久,不易复发,在一项研究中,使用2%酮康唑洗剂缓解脂溢性皮炎和头屑,只有19%的人出现复发,而使用不含酮康唑洗发水的人中有47%出现了复发,可见光洗头还是远远不够的[6]。
此外,少食用油腻、辛辣、高糖分食物可以避免引起过多的头油,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有规律地作息,避免熬夜,对于控制头皮出油也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许雪等. 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诱发因素分析. 皮肤病与性病. 2014;36(4):187-189
2. Sugita T, et al. Description of a new yeast species,Malassezia japonica,and its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healthy subjects. J Clin Microbiol,2003,41(10) : 4695-4699.
3. 骞强等.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25(10):1222-1224
4. 刘小萍等.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Meta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08)468-471.
5. 郑晓晖,夏修蛟,王志东,等.七种抗真菌药物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2):75-76
6. Peter RU,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scalp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nd dandruff with 2% ketoconazole shampoo: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r J Dermatol. 1995 Mar;132(3):441-5.